2023学生故事十四|李奕霄:边界
发布时间:2023.05.18

李奕霄 Mark

  • HFI 2023届毕业生

  • 录取院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凯斯西储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 初中毕业于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原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我的文笔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烂,或许并不能生动全面地记述我十八年的人生,各位见谅,可是我保证文中的每一句话都真实地反映了自我。



知识的边界


六岁的时候,我组装了第一台遥控飞机,它包括了一个电池,两个空心杯电机,三个舵机,一个淘宝主板,一个廉价的遥控器,可是这个飞机它根本飞不起来,一飞起来就会机头上翘失去升力坠地(当时我并不清楚这叫失速),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我买了一本马丁西蒙斯的“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如果大家接触过航模应该挺熟悉这本书的,可是我当时并不能理解什么叫力矩,什么叫气流下洗,什么叫边界层效应,螺旋桨的原理,升力怎么来的,看不懂公式……


ok,这本书turned out to be a shit for me, 等我真正看懂马丁西蒙斯在bb什么,已经是七八年之后。


或许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知识有一种超乎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要做一个科学家。


为了成为一个“科学家”,我开始在闲暇的时间阅读书籍,我的习惯是小学看初中的课本(主要是数学和物理hh,其它没什么兴趣),初中看高中课本…关于那段时间的故事,我有很多可以讲的,可是由于篇幅,我们跳过这一部分。


我很小的时候就想出国,主要是个人不太喜欢和适应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故参加了hfi的入学考试,幸运地考上了。在高一的时候,我结识了我最最感谢的老师之一,离开了hfi的物理老师许玛丽。不知多少个中午,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办公室,像玛丽积极地请教一些无厘头的问题,我记得玛丽老师很认真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还会上网搜索,回家找资料,她坚定了我对物理和数学的热爱也教会了我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


我爱科研,很爱的那种,我做过三个研究在高中,占用了我绝大多数的课外活动时间,两个做完了,一个还在做,第一个研究的关注点是湍流边界层减阻,第二个我用图卷积神经网络优化了飞机机翼的几何,第三个还在做,和张艺宝同学做基于三周期极小曲面和共形映射的散热器优化问题。


▲ 边界层涡量分析


▲ 在西藏研究板块构造


我有过学术上的高光时刻,丘成桐晋级(虽然因为没做实验没有让我进全球赛hh,其实我十分不甘心对这点,我一个高中生去哪里找风洞吹,难道diy一个???),


机翼仿真


参加各种竞赛并获奖,Paper发表在美国流体域热力学工程会议(在此特别鸣谢H. Schlichting 和 K. Gersten,他们俩的著作Boundary layer theory 帮我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基础), 在会议上present my work,在斯坦福夏校拿到A,拿到zeal lab中科院老师的推荐信,还有在一个普通的星期五的早上收到了ucb的录取…


可是比起这些,我更在乎过程,我享受着我写出的每一段代码,推出的每一个公式(我在paper里面用一章推导了n-s方程,湍流模型方程,私下用好几页纸推导了计算流体力学算法),在科研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 我喜欢跑lesgo和ansys fluent的时候全天盯着计算机监控计算进程,调整物理模型,边界条件,改变网格剖分方法,用matlab处理数据,分析模拟结果,思考公式的形式,看文献,阅读教科书,上网课,和别人讨论科研(我还记得开会的时候超级喜欢一个做涡轮叶片的gtech教授,和他q&a了好久在他演讲结束后)。


我也往往感到迷茫,不知未来的方向,以后想过会去做quantum computing,也想过去搞ml和ai方向,也想过去学金融做量化,我个人觉得他们都是在用一个抽象数学的模型去解决问题,所以我打算本科major应用数学,看情况加上物理,cs和统计,我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可是我会努力的去实现他们



世界的边界


如果看到这里你没有犯困,证明你是一个和我很合拍的理科生,请立刻+v与我联系。


如果你犯困了,认为我是一个只会bb公式的书呆子,那这一章会改变你的看法。


我是一个很爱旅行的人,而且,是不一样的旅行。


我去过广东省的每一个县城,其中最喜欢汕尾遮浪边上的一个小渔村,在那里可以看着渔船在日落下归港,可以坐在妈祖庙门口看海,颇有罗大佑“鹿港小镇“这首歌里说的感觉;


我去过江西婺源许多个不知名的古村,在几百年老的榕树下发呆;


我在西藏五千多米的雪线上被冰雹砸,啃士力架,我在拉萨一个人逛完了所有的佛教寺庙,在去藏北路途上还参观了苯教神庙,每天都在八廓街上的一个尼泊尔人开的咖啡馆喝马萨拉茶;


▲ 在藏北科考,晒成黑炭


我曾在徽州的古牌坊下吃毛豆腐,在凤凰古城的吊脚楼上赶paper,在土耳其公路边听不懂英语的本地人开的档子喝红茶;我曾摸过斯里兰卡古人留下的壁画,坐过殖民时期留下的窄轨火车;我曾攀爬狮子岩,在清迈的街头听寺庙的钟声,在济州岛的火山口吃方便面,在马拉西亚潜水,在印度尼西亚冲浪,在青海大柴旦的沙漠里看着老爸把车陷在沙子里,在祁连山里面寻找玉石,在当今山口附近的沙漠捡陨石,在云南雨崩住小旅馆,在香格里拉在老旧的木头房子里面买银器,在海南的热带丛林里观鸟,在武夷山区茶园里面品茶,在景德镇逛瓷器展,在意大利中部参观葡萄园,在广西峰林地貌中徒步,骑自行车从广州到清远,在台湾太鲁阁塞车,在香港机场闹肚子,在贵州遇到洪水,在西藏丁青的小餐馆里吃烤羊肉串,沿着金沙江从云南香格里拉开车到西藏,返程的时候过了个铁索桥打卡了四川德荣;


我喜欢徒步骑车,山地车公路车都玩,我喜欢这种把自己陶醉在自然中并用运动来挑战自我极限的感觉。


▲ 呈坎的冬天


▲ 穿越河谷


▲在东莞考完托福后,我找到了一个隐藏在城市中的水乡秘境


我爱自然,也敬畏自然,我觉得,人类文明脱胎于自然,也基于自然,必将附属于低于自然,这也是为什么我试着去探索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最喜欢的书,是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如果有机会,我也会模仿他写一本类似的书,讲述自然与文明的古老联系。我虽然历史学得很烂,但是我在路途上见识过许多。


如果我有一天对科学和数学失去了兴趣,那我会做一名背包客,专职写游记。


日常的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我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爱好中去。我喜欢在假期天天打网球,因为我觉得网球是一门独特的运动,需要concentration和accuracy,需要对细节精益求精,我喜欢在从化山区徒步观鸟,在海边游泳游一整天,在老街里面找美食…


真是因为这种随性,我从来不会push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在我高中三年,我个人觉得只投入了很小一部分的经历去做一些功利的事,我没怎么做社会公益活动,也没怎么丰富自己的人文背景,我AP physics C每一次考试都是满分,三年所有理科课程都是A+,可是在历史课上只能拿B,即使我知道做一些功利的事情会让我收到一个更好大学的录取,我所做的,只是follow my heart and pursue my passion.


人生的边界


▲ 网球社比赛


关于过去,我没什么好说的,我对过去很淡然和无感,我就像一个六十年代去尼泊尔的嬉皮士,毫无目的地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我为所爱的事情和人付出了努力,经历了挫折,我变得更加优秀,却从未满意自己。


关于当下,我很享受,我希望过好当下的每一秒,可是当下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点,不是一个时间区间,一个时间点是承载不了太多经历的。


关于未来,我的未来有很多可能,参考绝大多数人的经历,你会说也许我会在湾区找一个大厂去当工程师,拿着十几万美金的起薪过着滋润的生活,也许我会去华尔街做量化金融,每天用数学有投机地把钱倒来倒去来赚取巨额利益,也许我会攻读物理phd,进入学术界…


可是我并不是大多数人,我对上述的“光明未来”没什么太大的追求,我对未来的唯一要求,就是可以给我自由去继续追寻内心的热情。


关于大学,我小时候的梦校是剑桥大学,可是后来还是发现相对来看还是美国前二十的大学可以给我在本科阶段提供更好的机会和资源,以及在未来就业和攻读phd或研究生阶段提供更好的发展(仅对于工科),所以最后选择主申美国方向。


我选学校从不看排名,从不关注“知名度”,而是关注学校本身可以给我提供多匹配我自己的资源,给我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可能性。


关于伯克利,首先我很感谢它在申请季的最后几天给我发了offer,我很喜欢它丰富的科研机会(eg.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很喜欢它位于硅谷优秀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学校的资源很好地与工业界结合,很喜欢它自由开放的校风,很喜欢它多元的文化,喜欢它拥有许多大牛教职,喜欢它背山靠海的风景…


相对来讲,它人多,课大的缺点我并不是太在意,因为觉得自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人,会去主动寻找机会。


即使如此,伯克利也不会代表我人生的终点,前往伯克利只是代表我在探索自我人生边界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致谢


首先再次感谢许玛丽老师,您的孜孜教诲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我会一直感谢您,遇到您这么好的老师是我的幸运。

感谢Erin Ma老师,您积极解答我的问题,愿意花时间和我探讨无关紧要的物理问题,并帮我规划课外活动。

感谢莉莉安老师,虽然最后我背叛了生物去学了物理哈哈,可是您对我的激励给了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动力。

感谢Rachel老师,您教的化学真的很好,您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对我的悉心关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还记得高一的时候每天中午我都会在您和玛丽老师之间反复横跳问问题哈哈哈,有时候还会因此迟到。

感谢Jenny老师,两年时间我从您的课程上收获了很多,我也非常非常喜欢您轻松的教学方法和平易近人的性格。

感谢Jasper,您教的哲学课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自己或许可以不做一个单纯的理科生,而是去思考和探索一些数学和科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感谢Delia,Wendy和Helen,虽然我GE确实学的一般般,可是你们帮我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帮我应对标化考试,虽然我很后悔没有找你们改文书哈哈哈。

感谢Ai Feng老师,虽然我有时候不听课,可是我非常喜欢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相信其他人也是这样!

感谢我的升学指导Jessie和Anny,你们在我的申请季中给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我焦虑迷茫的时候开导我。

感谢其它所有hfi的教职工。

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我的支持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感谢在我科研过程中所有给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和学者。

感谢Zeal Lab夏校中带领我去西藏科考,一起啃羊肉串,一起聊天,一起敲石头的史老师,老师您教会了我很多,让我认识到了自然之美背后的科学原理。

感谢斯坦福夏校的老师Gary Oas,我怀念凌晨四点半和您讨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怀念您独特的对于时空的看法,怀念您对物理学发展的侃侃而谈。

感谢我初中的物理谭老师,

感谢我初中的信息老师林老师,

感谢白宇翔,和你一起度过的三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喜欢和你开玩笑,和你吃螺狮粉,嘲笑你的头发,希望以后在华尔街见到你。

感谢王恒之,喜欢和你一起聊赛车,聊科技,聊学校,聊申请,希望你别再emo(手动狗头)。

感谢袁立恒,你的无形幽默给所有人带来了欢乐,希望你在佛罗里达过的开心。

感谢张艺宝,很开心和你一起做科研,也很开心和你一起聊未来聊八卦,希望你可以实践自己的远大抱负。

感谢邱雨和张子谦,和你们一起打网球一起创办网球社真的是一段很棒的经历,希望我们继续约球。

感谢林家丞,你的乐天态度往往可以扫清一切emo,希望你成为大导演。

感谢郭耀维,喜欢你和你一起吃麦,喜欢你乐憨憨的样子,希望你在帝国理工学到喜欢的知识。

感谢初中同学黄凯彦,我们共享了许多小众的爱好,我会很怀念和你一起玩arma3,玩水弹枪,唠嗑的时光,希望你可以通过努力去到想去的大学。

感谢初中同学梁熹来,刘锐,和你们在一起的三年很开心,希望你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


最最感谢小宝,感谢你的陪伴,你的“躺平态度”帮我减轻了对未来的焦虑和迷茫,让我可以留心欣赏身边的风景,你给我无趣的生活添加了色彩,你把我变成了一个更贴心,更感性,更会爱的人,我喜欢时间定格在这一刻,我希望未来的我们永远像今天这样。


文|HFI毕业生 李奕霄 Mark

图|HFI学生 陶昕然 Vicky

HFI招生办 许启丹 Eric


0.1063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