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四| 从迷茫中逐渐成长
发布时间:2017.04.18

吴文韬(William Wu)

华附国际部高三学生,在16/17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录取。

在我高一进入HFI的时候,我对申请的很多部分都不是特别了解。我参加社团,完成每天的作业,考试前复习,闲暇时间练练托福。但我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规划。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一下学期我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上了夏校(MMSS)。虽然跟其他同学的斯坦福夏校,宾大夏校相比,这个夏校并不是很高端,但是对我的影响相当深远。

在MMSS中,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美国大学。课内的严谨学风,下午和晚间的丰富活动和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也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擅长社交的美国室友,理性而开放的华裔学姐,以及擅长各种球类的中国学长。他们的优点给了当时不成熟和保守的我有力的冲击。他们给我介绍的高中经历也让我明白了确立目标和早日规划的重要性。那段经历实在太过宝贵,以至于夏校要结束时我感觉到了非同寻常的不舍。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巨大动力。


夏校一回来,我就开始对自己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规划:GPA要达到多少,标化要怎么准备,活动要留哪些,去掉哪些,开始哪些…我想办法让自己充实起来,把玩电脑刷贴吧还有胡思乱想发呆的时间用看书刷题打球写码做作业填充掉。现在看起来,高二算是我三年里面最充实的一年。尽管很忙,但是很有意义,每做一件事都能产生一种成就感。我的申请材料里面,也有超过一半的成分来自高二,特别是标化部分,几乎所有分数都是在高二考出来的。


如果说高二主要对我知识水平的提升,那高三更多的是人生经验的丰富。我高三选的课比较少(三门),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是放到了早申请上。这一阶段刚开始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尤其是在文书方面。刚开始写主文书时,我发现自己没有参加国际性赛事和校外大型活动的经历,也没有出类拔萃的特长。我以为这样普通的自己也只能写出一般的文书。这时候Meg老师开导了我:虽然没有高端的素材,但是我仍然可以挖掘自己一些看似平常的经历来写出能打动人的文书,只要注入真情实感。按照她的指导,我一步步探索自己的经历,终于找到了家庭内的一件事情作为自己的素材,经过不下十次的修改终于成为一篇让我和Meg老师都认可的文书。改文书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但是对我的文笔和耐心都是一次不错的磨练。


附加文书的多样也让人眼花缭乱:有关于活动的,关于经历的,关于大学的,关于激励自己的人或者事情的,还有问癖好的…在这些文书中我也曾有一种要被淹没的感觉。然后慢慢地我开始把写这些文书的过程计划清楚:首先考虑一些可能的素材,对于某些题目,比如 ”Why School” 这种,做一些调查,然后拿大概的提纲跟Meg老师商谈。确定了素材以后开始写作,初稿完成后再跟Meg老师商量一些细节方面的更改,最后找学校外教Mr. Z修改语言以及问一些内容方面的建议,最后综合这些建议定稿。整个流程下来,我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清晰,文书写作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最后在早申阶段顺利地完成了八所学校的文书。

除了文书,在申请选校方面,我主要是选择了比较适合自己的学校。早申请时我由于SAT考的还可以,也曾经想过ED冲一下藤校等难度比较大的学校。后来Meg老师在看过我的各方面材料后给我推荐了WUSTL,我通过官网了解这所学校之后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它,所以在ED时选择了这所学校。我觉得ED是一个相当宝贵的机会。ED阶段确实可以探索一些难度稍大的学校,但是我认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还是最重要的。在选校方面,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因为她们能够结合学生个人特点以及在校期间的情况,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再根据定位来选择学校。这样便增加了学生申请的机会。

当12月份录取结果出来时,虽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的狂喜,但我还是很开心。和父母喝了一顿早茶以后,我就基本平复下来了,下午照样复习期末考试,晚上跟平时的周六一样看了会动画然后洗澡睡觉,夜里也没有兴奋到睡不着之类的。

现在看来,申请这个过程真的让我变得成熟了不少,让我学会更加理性地面对挫折和成功了。我觉得我的高中三年是一个由感性变得理性的三年。我遇到了很多混乱的局面,然后我不断地规划自己让事情变得有条理。每次当我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某件事情,而不是凭感觉走下去时,我就知道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了。


以上文字来自HFI AP高三学生William,由本公众号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0.1119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