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硕(Audrey Jin)
华附AP 2019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执信中学,2017年插班入读华附国际部,在18/19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ED录取。
思来想去怎样把我的“故事”写得好玩一些,比起阐述我和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的考各种标化考试的痛苦和无休止的peer pressure以及自学历程,我最后决定从高中三年和申请季中抽取出了几个比较有意义的小片段写了点mini reflection,如果能有小朋友能在阅读的时候得到一点点反响,就很开心啦。
001
某高中 2017.2 改变
难以回忆和梳理起契机,或许是一次和自己生活半径之外的他们的一次见面,抑或是和许久不见的好友微信上的三两句闲聊,还可能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熟悉却又陌生的校园里看着步履匆匆的同学,高一初入学的我在小集体里树立起的自信出现了裂痕。
“我现在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这和我一开始神往的高中生活真的一样吗?”
那天,我坐在数学课堂上,耳边惯常的喧闹声忽然变得无比刺耳,我质疑起自己先前的麻木感知,并在下一瞬间看到身旁神情淡然的一张张一样的脸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困苦。我触电一样站起来,含着泪想制止他们的行为。不出所料,我失败了。
恐惧于自己视野的狭窄和停滞不前的现状,我渴望起新的环境,那里一定要有一群充满了好奇,信心,和热情的同学,严谨而有趣的学术氛围,和一些我没有经历过的东西。
次年来到了HFI,我怀抱着对新生活的希冀和小小的紧张,给自己披上与之前截然不同的persona,努力生活。
002
洛杉矶到广州的飞机 2018.8
“我准备取消成绩”,我对同学说,她一脸诧异“飞这么远准备这么久的一场考试,为什么要取消?” 想着微信朋友圈沸沸扬扬对CB的讨伐和重题可能导致的末日scale,我默不作声,心里却无比确定,我失去最后一次机会了。
三个月前的我在看到不满意的SAT成绩后,回想这几个月以来每日刷题认真总结的努力,我感到无比失落,想不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下定决心在最后的八月SAT拼尽全力,却是这样的结果,这是无比乐观的我在高中阶段第一次品味到“类似绝望”的滋味。
还好,一贯热衷于自我安慰的我在飞机上听着激情小丹弹李斯特,一边振作精神一边提示自己:未来正因为有诸多的uncertainty,当下的一切挫折才显得微不足道。无法在每时每刻都得到自己计划中的结果,才是生活最有趣的一部分呀。
前些日子,在食堂门口看到板报上的高考标语写着“不留终生憾”,我不解。我不相信任何事物能带来“终生憾”,我相信未来的未知和永无止境的追寻对于现状的推动力和对看起来难以逾越的沟壑的填补。也许是这样强大的自愈能力(和厚脸皮)能让我总是热衷于忽略自身太多不足去尝试掌控不了的事情吧(虽然经常摔得很惨 哈哈)
003
studio生活和贪玩日子 2018.7
我太喜欢去studio了,哪怕没有老师只能一个人孤苦无依切着模型,也不会觉得乏味。
因为studio的氛围实在令人沉迷:作为一个第一次踏进艺术工作室的小朋友,杂乱的一切(真的!),热火朝天的讨论,和一堆workaholic的学生实在新鲜。热衷于在切模型间隙悄咪咪跑去看别人画素描和sketch,做拼贴,上立裁课,制作编织独创的面料,上金工课敲敲打打,熨烫和摸索,和老师争论…我如同三岁儿童一样旺盛而幼稚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美工刀划过各种厚度的 pvc板,磨砂胶片,软木板和亚克力的迥异触感和需要的力度把握;对比胶枪,UHU和502的特性灵活地在制作不同的部分时的转换;30块一小张的水彩纸“与众不同”的对笔尖温柔的抵抗…在学习中能得到如此前所未有丰富的主观感受点燃了我的小宇宙,我记录下颜料在水里的几何动态,用小木板制作精致的工具盒,把金属颜料调进水彩里制造不同的肌理...深刻感受到“making”的重要性和意义!)
嗯,其实studio在增进我的能力的同时,更反映了我贪玩好动的内在:不时拉上一个小朋友就校园漫步一小时状元桥上谈人生,放空快乐,却也在一次次漫不经心的谈话和行走中被感动和点拨;热爱绕远路和不看导航,美其名曰开辟新道路,其实是享受能懒散地瞎看不熟悉的一切和天马行空随意遐想的时光,却总能找到值得在日记本下描绘的瞬间和推送给好朋友的地点,无目的性的贪玩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在缓解间歇性“抑郁”的重要方式。
(图:my studio life)
004
HFI 205教室 2018.9
我的作品集命运多舛。作为所剩不多能继续润色的申请材料,我像一位八十岁的老母亲一样为我的仔日日担惊受怕:这张图会不会太小了?这个文字是不是太大了?这个色调professional吗?这张图扣不扣好看一些?
最终,在短短一个月内完全推翻了四个排版的我还是完成了任务,于是如释重负地存下了几个不同的version,准备登入slideroom尝试上传。
?????!!!!!
Ten items??? WHAT?!!
我急忙登入学校官网找作品集排版要求,每页最多三张图?我猛地反应过来,排版要求一定是被更新了。距离ddl还有2天。
说来好笑,老师一直和我说要始终独立把控自己作品集的命运,不交由他人,而我却因为担心自己平面设计不够专业而四处求人帮忙排版。这一次,只能靠自己了。
轮番蹭着卡姐和Aaron的PS,我在所有课上偷偷坐到教室最末一排的角落,面色凝重地发掘自己可怜的三脚猫PS技能。
“3 pics”魔咒在脑中一遍遍响起。“我把这个人头图片挖成圆形,是不是就不算一张图了?”我急匆匆地发了这条傻乎乎的微信给大洋彼岸的老师。
“为什么要纠结这个问题呢?别怂啊小金,不像我认识的你了。”
猛然间醍醐灌顶,“独立把控自己作品集的命运,不交由他人”不止代表着要独立思考和充分表现个人特质,更是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本真,并像探险一样不盲目死扣他人模棱两可的rules而过多限制自己的自由。最后,我没有用任何一个先前的平面设计师,熟悉的老师,和交互设计师给我排的版面,而是上传了十张三日速成PS的三脚猫技术操刀,仅仅觉得看着顺眼,毫不“professional”的排版。
不过事实是,有时候适度的不拘小节也许是正确调节心情和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必要对策(希望这不是我的hindsight bias),对于有时过于执拗的我,也算是无意中上了一课。
005
救救我的文书
前天翻看了微信上和文书老师的聊天记录,笑到脑壳疼。
作为一个拖延(比如这篇拖了两周的小文),想法很杂,脑子很蠢,时常陷入纠结和自我怀疑怪圈的人,写文书真的难受。我从晚上八点半的状元桥,体育场观众席,挪到二楼漆黑小角落和宿舍的木板床,终于坦然接受环境和我文书的停滞不前没有关系。我被困在写一句自我怀疑一次再删改的现状下一度深层焦虑和被老师发搞笑表情包催促:所以说正确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写完无视爆改和废稿和被打击的风险:)
上图:老师对我使用频繁的回复
最后,我的主文书选了一个非常规并且极端自我的展开方式,读来离奇,反常,却让我完成后喜欢得不行,(可能一个奇奇怪怪的小孩就该写出这样的文书吧)。老实说我最喜欢的,觉得写得最舒服最有意思的小文书是申请UMich的时候交的why school和活动相关(撤申请的时候还是挺惋惜的),并觉得自己CMU的文书平平淡淡。很久之后无意中想明白,有些文书题目就注定会使写作者觉得平淡甚至无趣,因此没有必要陷入自我怀疑怪圈影响心情和耽误进度呀。当然,如果遇到让你脑子里bling一下的瞬间,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了。另,作为一个申请季早早结束的人,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会被打吗:(((),所以不需要因为一时的失利就一蹶不振,但是鉴于一年比一年惨烈的申请形势,ED选校还是必须慎重和理性对待~
006
写在最后
9012年了,我的不少长辈还是以为CMU只教计算机...
其实!除了计算机和技校风情,CMU也有其他鲜明的特色呀,比如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机会(找工作梗),鼓励小朋友多探索未知的领域(建筑学院后两年的安排就是完全根据学生未来想专攻的方向,不会把课程限制在传统的建筑学教育上,并鼓励实践和创新)
各种神奇的器材这学校也一样不缺(有钱!),从机械臂,3d printer,到各种industrial robots,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足够让一众建筑系学子神往
无意中在ins上找到一个叫做cmu.lookbook 的帐户,会每天更新校内人物的(主要是CFA)拍摄,看着他们有趣而缤纷的outfit和评论,和学习生活后隐藏的艺术家,ballerina,业余设计师的身份,为自己将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感到期待和自豪。
希望现实真的像某学长对我说的“CFA是CMU里最有生气的地方”,在未来繁忙的大学生活中坚持爱好与热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吧。
007
其实这里才是最后要写的
感谢我的爸妈无条件地尊重和支持我的选择
感谢我的作品集老师小陈教会我怎么做一个学生,怎么做一个艺术学生,和怎么做一个建筑学生。
感谢Yuki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和Emily给我的英国申请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建议
感谢吹吹和雨川老师,是他们给我的灵感以载体和营养液
感谢小天才Patrick;感谢小胖, Vanessa,和洁莹,他们给了我最大程度的包容和帮助
感谢无微不至的彭老师
感谢高一的王老师给了我15岁最大困境中的鼓励,建议,和帮助
感谢卡姐和Aaron帮助我,拯救我的作品集
感谢所有陪我散步画画吃吃喝喝谈天说地玩耍的小朋友们
文字 | HFI Y12 金硕
版权归原作者 | 本公众号整理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