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生故事十 | 方力驰:恒心,真心,开心
发布时间:2020.04.13


方力驰(Wilson Fang)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国际部,在19/20海外大学申请中获剑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等录取。



文字 | HFI Y12 方力驰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Ivy Day收到美本拒信六连,死心塌地接受剑桥的厚爱时,我提起最爱的软笔,在笔记本上缓缓写下:“可以踏踏实实……去剑桥当个大科学家好了。”


最终选校的敲定如此轻易,我不免有些意外和失望,但也欣然接受。毕竟,对于一个对科学与诺贝尔奖痴情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比剑桥更好了。


我的故事里没有太多对人生的思考,也没有思想的突然大转变,只有一个幼稚的外市小男孩,一点一点爬向自己模糊的理想。




恒心



说恒心,讲的是我高中三年屌丝逆袭的故事。


我高一进来拿着一份老套又真实的剧本:学得一塌糊涂的GE、永远考不好的托福、被同级的大佬无情地碾压、没有奖没有竞赛……


好在当时不知哪来的自信,听了江湖传说“珠海人有潜力”,我就信了。好吧,一个月赶不上就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不行就一年、两年、三年……总是能赶得上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开始慢慢努力,于是狠心戒王者荣耀,开始早睡早起……


我每次把王药从手机里删除,就会在备忘录里记一次。高一下来,已经反复删了五十余次了。戒掉一个坏习惯决不容易,好在自己心念虔诚,总是以人生长远的大志向激励自己。每当意志不定,就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慢慢地,每次删游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到了现在,每半年也玩不了几个小时。


事实证明,当时光努力几个月也未见成效,半年也不够,一年才稍有起色,两年差点味道,熬到了高三,才终于摆脱了大半的不自信。如果说过程中没有挫折或怀疑,那是假的。但不管怎样,相信了自己有潜力,潜力也就慢慢浮现了。用心理学的话说,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在HFI,好心态真是我的励志法宝,高一上英语全B,下学期拼死拿几个A,还是拉回来不少。自知自己英语基础不好,就悄悄地多努力一些。SAT从高二到高三考了4次,多背万把个单词,每次进步几十分,最后也算熬出头了。深知自己SAT没啥天赋,单凭Wendy一句“不被单词是没有前途的”,从四六级红宝书、SAT1600、巴朗3500一路啃到GRE词汇精选,总算是下车了。


有人说我励志。毕竟,我是四次万人坑里爬出来的人。




说SAT教我做人,不是拟人,而是事实。


我知道了勤能补拙。我想要下车,把旧题重复刷(题不够了再刷点老SAT),每天多背几十个单词(高二到高三上几乎没停过),像思考人生一样对待每一个错题。


我从SAT的练习中,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经常和舍友或爸妈长谈。但不知不觉中SAT也锻炼出了我的毅力。我学会了深夜趁宿管不注意时偷偷溜到厕所,不顾学长的嘲笑,借洗手间里微弱的灯光一遍又一遍翻看我的巴朗3500词。我也常做205的开灯人,冬天清早坐在冰凉的台阶上背单词,等着王叔开锁就马上进去刷题…….书慢慢翻烂了,功夫也慢慢到家了。


迷茫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努力向目标拼搏的日子反倒是充实愉快的。牢记Wendy老师两句对单词和阅读的金句,眨眼间一两年愉快地过去了……


收offer的那一晚,收到大佬的恭喜,不禁长叹一声,微信回了一句,


“理工男也有春天”




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概括我对SAT的领悟,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刚上高二时,对SAT才略有了解。看着学长学姐屠榜,意气风发,就狂言道:“不考到1550绝不下车。” 豪气满腔,可谓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现实是残酷的,所谓飞得越高,摔得越惨。首考出来,阅读错了15道题,语法6道,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那时看1550,感觉比登天还难。题都刷了个遍,自以为尽了最大努力,一上考场还是错漏百出,不禁怀疑人生。每天苦思冥想,吃饭睡觉都在参悟SAT的破题之道,用尽了心理学,哲学,脑科学的方法。我试过一天刷几套题,也试过几套OG翻来覆去品读,夜深人静之时,难免心力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遍了千千万万SAT提分的技巧,却仍然够不着梦想的1550. 直到考崩了两三次后,才大彻大悟:原来无论有多好的技巧和老师,想拿1550都只有靠自己的基本功,靠背单词。高二大半年来天天寻找的捷径,原来早在高一入学Wendy老师就教过了:“背单词,阅读。”  我一面嘲笑自己曾经的幼稚,一面死心塌地开始拿起我曾经不屑一顾的词汇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啊1550!……后面的喜悦就不赘述了。


HFI总有一个解不开的圈。有一些简单而真切的道理,无论老师和学长学姐怎样苦口婆心地唠叨,学弟学妹总是无法领会。如果三年前有学长跟我说“背单词和阅读是SAT唯一的捷径”,打死我也不会信。


也罢,也罢。SAT再怎么样也只是个数字。关键还是真诚希望大家能从我坎坷的故事中收获一些好的东西,积极乐观的东西,才不枉我走得一些弯路。很多建议如果现在不想听,先死记硬背下来就好了……


“不背单词是没有前途的,但不做课外阅读是会死的”

——Wendy He



真心



说真心,讲得是我申请季与科学道路上的恩怨情仇。


从高一以来我就一直很纠结该选什么专业,感觉自己什么都喜欢。


碰巧高一做了个生物的项目,接二连三的实验失败,反倒让我越挫越勇。三百六十行偏不好彩,摊上了生物这一绝世大坑。到了高三,还像我这么头铁的同学剩不多了,我也没管那么多,ED康奈尔“生物与社会”专业,收康村农学院脆拒(真的万幸)。


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专业方向是不是选错了,RD阶段也大都改申了认知科学、环境工程,甚至undecided。我RD各个学校申了五花八门的专业,写各种why essay已经到了信口开河的地步,每天麻木地写着自己要如何在认知科学/环境工程/分子工程领域做出贡献,最后也不知道是否出自真心。



———————分割线————————



上面描述的申请季,可以说是我高中三年经历过最大的煎熬了。


SAT的打击是有形的,而申请季的未知与迷茫的打击却是无形的。ED被拒后的有几天,从早到晚拉着赖沐圻长吁短叹,苦思冥想大学申请的精髓。麻木,坚强,疲惫,充满希望,面对无穷的挑战…….那段时间的我,心智得到了最大的历练。在应对种种内心的挑战的过程中,几乎把自己历练成了一个哲学家。


有趣的是,这一切都随着offer的来临迎刃而解。回头望去,又看到许多令人感动的回忆。1月15号晚上7点,剑桥自然科学(生物方向)录取之后,我瞬间又重新坚定起了对科学的热爱与向往,犹如浴火重生。我随即撤回了几份早上才交上去的申请,删掉了好几篇瞎扯到一半的文书。生活的一切仿佛回归到了真实,看看几天前文书里对五花八门专业的高谈阔论,不禁觉得可笑。


可以说,一封offer让我清醒地看到了现实世界。摆脱了申请季的迷茫,回顾从前,才意识到了我一直以来对科学、数学、物理、生物,对剑桥不渝的热爱…………




剑桥的经历回顾起来又像是一出大戏,倘若当时在伦敦发现ED被录了,连去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回顾我剑桥的录取经历,除了我科学方面的些许基础外,或许真是一颗真心发挥了作用。


在面试的关键时刻帮到我的知识,居然许多是我在无意中学到的。学习的当初仅出于兴趣,万万没想过那些知识会成为我的救命稻草。


比如在一场面试,面试官居然突然问起我在夏校的一堂关于“action potential”的课里讲了什么,还一直追问钠钾离子的运动和能斯特方程。这个知识点课内没有专门学过,回想起来十分惊险。还好我在夏校时每节课有全神贯注,庆幸自己上课从不划水。更幸运的是,我又恰好记得之前一次生物课老师闲扯时讲到了细胞的离子分布,又恰好记得一年前自学SAT2时缠着同学给我讲过能斯特方程(即便当时知道不考)。


零碎的记忆拼到一起,我竟然对这一个完全没准备的知识点对答如流,达到了我就算准备无法企及的效果。想来当时迅速自然地反应给招生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出现,面试时的每遇到的困难,都来自于课本以外的知识。我所凭借的,也只是长年来对一个领域的热情与积累。而这种关键时刻的应激反应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很难去训练自己临场摔倒那一刻的投篮一样。


回头来看,我面试时能答出这些准备不到的问题,既是偶然,也有一定必然。虽说是运气好,但如果不是我热情地把握平日探讨科学的机会,如果我对考纲外的知识都漠不关心的话,我也绝无答对的可能。


不禁感谢自己在夏校上课时的多一份认真,上物理C时和Jeff看似无谓的争论,和同学钻过的一次次牛角尖。HFI忙碌的生活究竟没有磨掉我对科学的热血。十年寒窗苦读,欢声笑语,貌似在面试时全部都转化为了真切力量。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Paulo Coelho



当然,我也不会忘记我当时为剑桥所做的准备。在剑桥pre-interview考试前,作为一个AP生把二三十套A-level真题刷了一遍,把A-level 生物课本细细看了一遍,做了数不清的总结和复习,并且这一切,还都是在ED截止前的一周持续天天做的。


但我同样不会忘记,当时的备考是痛并快乐的。我把准备剑桥,刷A-level生物作为我写文书之余的放松,把半夜躲在宿舍厕所读一章生物课本当做对自己写一晚上文书的奖励。虽然辛苦,但回忆起来又还是快乐的。如果没有我对科学的痴狂,申请季的生活将会是不可想象的。




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ED被康奈尔拒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剑桥身上的心血和爱,远远比康奈尔多。当然,这也是我在剑桥放榜那天才意识到的。


我知道现在读我这篇文章的人,可能在为明天的ddl或取消了的考试焦头烂额,为申请文书和GPA而担忧,或许有着一颗赤诚的心,但却忘记了什么是热爱。


我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人。但矛盾的是,每当谈到自己对科学的追寻,却总是摆脱不了一种毫无科学依据的宿命感。明明知道自己喜欢的领域多种多样,但却觉得冥冥之中永远也离不开科学的呼唤。


满满玄学的味道,永远也解释不清,或许这就是热爱吧。


热爱或许不能当饭吃,但它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我从绝境中拯救出来。


献给每一位读者赤诚的初心~


"Everyone, when they are young, knows where their destiny is.”

——Paulo Coelho”




开心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才猛然发现没有怎么写自己的生活。


我是个天性不喜拘束的人,从海滨小城到了HFI算是我极大的幸福。我常雄心壮志,欲持万丈豪情走南闯北;平常张口闭口就是要寒窗苦读,将来投身科学事业。我对这一切充满了激情,大开大合,经常装作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


但我同时又是那么留念我身边的每一段经历;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爱上一个地方。


回看这三年的朋友圈,这三年的疯狂,如同身临其境,喜悦知情无以言表。


我是一个爱搞事情的人。跟一堆人创过一堆社团,也亲自见证不少社团的衰亡。


我留念高一办起的棋弈社,在楚河汉界落子如飞,快意江湖。到处比赛也结交了不少棋友,广州四校联赛的几朝元老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记忆。


感恩和我一起搞TEDxHFI的Eliane,Jacky——我们的热情不会因为社团的没落而熄灭。


感谢我最为享受的佛系茶艺社,虽然活动次数不多,却总给我带来平和的清欢。


毫无疑问,魔方社满是我的心血。一次次的拼墙,一群朋友的帮助,拼完墙的大餐,留下许多相片与回忆。诚挚感谢可爱的Candice学姐和Roger学长的早期帮助、招办一直以来的支持,还有接班社长林沛锋等一大群同样重要的贡献者。魔方社真的离不开大家一直对我的帮助——世界上最真诚的客套话了。



△魔方社活动照片



感恩HFI三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尤其Rachel,Wendy,Delia和马哥四位班主任总能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提供指路明灯。在Polo班这个活跃可爱的群体,我一晃快乐地渡过了三年。


所谓“患难见真情”,申请季这半年的起伏更显得这一份份友情尤为可贵;一起分担了压力与失败的打击,分享了辛苦之中的甘甜。


感谢B711的一群零食共享的患难兄弟,老哥们总能让我在睡前笑逐颜开。

感谢205里一个个早起晚归的同伴在忙碌的申请季一起点奶茶,一起奋笔疾书,互相帮忙收拾桌子,建起了我精神的避风港。

感谢每次deadline一结束就结伴打球的业业,Momo, Rachel, Pascal,Lulu。

感谢在RD最忙的一周还每天配合我追求圣诞古风梦的Franklin, Laurie…挥枪舞剑的快活让我一生难忘。



△新年晚会表演中国武术



感谢带我体验人文之美的荔枝朋友

感谢一起在饭堂挥霍掉几千块,伴随我下车与全聚德,每天谈天说地的乌托邦饭友:老赖、老宇鸣和Fanson……


还要以最最诚挚的心,感谢我三年以来的Peer Pressure吴悠昊然同学,带我闯进生物的无边世界。若非因为你,我的许多进步可能不会发生,也未必会有动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如果想把所有我想感谢的人都列出来,我至少会得到一份HFI师生完整的花名册。

篇幅有限,深表歉意。


感恩我的父母给我的一切。

我想,不论一个游子走得多远,他也总会回到他心灵的归属。


恒心,真心,开心。



0.108305s